無論你來或不來,智慧物流時代已來
物流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黑馬,但降成本任務依舊艱巨,智慧物流成為新趨勢。“智慧物流不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智慧不是智能,智慧是人的行為,人每天都在應用?,F在智慧物流推廣中,需要實現科學與技術結合。
7月2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物流,提出要構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建立標準規范,加快建設綜合運輸和物流交易公共信息平臺,提升倉儲配送智能化水平,鼓勵發展冷鏈物流;推進互聯網+車貨匹配、運力優化,實現車輛、網點、用戶等精準對接;加大用地等政策支持。十多年來,中國快遞業務量復合增長率超過30%,價格戰、資源重復建設等也讓該行業面臨較大成長壓力。未來,智慧物流成為解決矛盾,緩解壓力有效方式。各大企業紛紛探索實施電子面單、數據監控、倉配一體化、智能分揀等智能物流業務。9月初,菜鳥、京東同時公布智能配送機器人,而其他快遞企業已紛紛上線智能分揀系統等智能化設備。
中國物流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行業升級、轉型。在增規模、降成本、提效率目標下,智慧物流已成為國家力推,行業共同努力探索實施方向。在此背景下,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于12月27日在京舉辦“2016(第二屆)互聯網+物流格局論壇——智慧物流新趨勢”。
北京商報社總編輯李海在主題發言中表示,物流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黑馬,但降成本任務依舊艱巨。智慧物流新趨勢,將從技術層面推動成本的下降。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對物流與互聯網融合問題進行解讀,將互聯網與物流融合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要做出一個開放包容物流,不是競爭;二是把握互聯網本質,創新融合、進行跨界,將物流與汽車、商貿等融合,形成供應鏈;三是互聯網+物流是要創造價值,通過降低成本創造新財富。用互聯網將傳統模式打破,創造一個模式,就是供應鏈。供應鏈第一個基本特征是整合,整合資源、整合市場,解決小散亂問題;第二個特征是優化,優化企業與企業之間流程,解決效率低成本高問題;第三個特征是協同性;第四個特征是智能化,也是供應鏈很重要一個環節;第五個特征是創造價值。
蘇寧物流集團倉儲運營中心總經理張海峰認為:電商物流倒逼物流升級換代,大數據驅動下的流程自動化,全流程智能物流正成為現實。數據化意味著賦予了自動化設備一個思考的大腦,體現在標簽、設備、包裝、商品、貨位、路由等方面。智能物流正在改變傳統物流,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已經接受了其提供的服務,比如電子面單,智能信息存儲等,如蘇寧快遞員在現場所說一樣,和10年前相比,智能物流讓派單、簽收、接貨等環節更加方便,提高了效率。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億歐2016年創新者年會上曾表示:人工智能本質上可以提高效率,在人口紅利大幅下降情況下,能夠接下來保持生產力持續增長。因為有一些實際傳統企業,是做大量密集勞動力性質重復性的事情。AI這件事情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一方面可以提高體驗。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惲綿認為,智慧物流不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智慧不是智能,智慧是人的行為,人每天都在應用。現在智慧物流推廣中,需要實現科學與技術結合。
物流智能化在不斷發展,無人機、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成為其代名詞,但是在未來無論如何發展,都應以服務消費者為主,這是基礎前提。雖然目前市場仍存競爭,但是未來一定會出現融合、開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