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小心“黃鶴老板”!4天內濟南兩家物流公司跑路
但是最近,家住老屯的濟南市早上,老屯汽配城的軍建貨運突然關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失聯,超過百人近千萬貨款無處討要。而就在此之前,12月5日時,濟南泉勝物流大市場的聯杰物流公司也同樣跑路。短短4天,兩家中小物流公司跑路,這也絕非偶然,因為年底是中小物流公司跑路高發期!
據汽配城一家經營防凍液的店鋪老板李女士介紹,她在汽配城干了有十多年了,一直和汽配城里這家叫軍建貨運的物流公司合作。這家物流公司主要從事濟南到濰坊的貨運,從濟南收貨,送至濰坊發貨。據李女士介紹,外地客戶買貨,多數都是貨到付款,除非是非常大的單子,否則一般不會先把錢打過來。“我們不發貨,客戶不敢打錢;我們發了貨,也害怕他們沒給錢。”據李女士介紹,也是基于這種情況,汽配城很多店主在給外地客戶送貨時就委托貨運公司幫忙收款。
濟南軍建貨運在汽配城干了十多年了,生意非常好,大家對這家貨運公司非常信任。據汽配城的一個店主陶先生介紹,汽配城有一千多商家,這些年大約有五百家店鋪曾在軍建物流發貨。而像李女士這樣的老客戶,在汽配城里還有幾十家,這十多年李女士一直都和該貨運公司合作,其間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有時候就是出款的周期長一些,但是沒有說提不出款的情況。”李女士最近一次往濰坊發貨是在今年11月份,貨物價值六萬多元,貨款也像往常一樣由軍建物流代收。12月初,李女士拿著小票向軍建貨運提款,發現公司提款時和往常有些不一樣。“原來一天提款二十多萬,現在一天也就十來萬。”據了解,12月7日前的幾天,公司一天僅能拿出幾萬元,“每天只能提兩三家的錢,一家也就能提到萬把塊錢。”7日,李女士來到貨運公司,發現老板已經不在,只有員工在店里。8日早上,她再去找這家貨運公司要錢時,店面就關門了。
“現在我們已經統計的金額有五六百萬,加上其他一些人的,這次涉案金額在一千多萬。”一名受害業主陶先生說,其中汽配城一家店鋪被卷走了27萬元,“好幾個月積攢下來這么多錢,一下就被卷走了。”據了解,在汽配城內經營的大大小小貨運公司有百家之多,“像茶葉市場啊,那邊也都是這樣,都是貨運公司代收貨款。”而類似貨運公司跑路的案例已經不是第一次。“每年都有跑路的,多的時候有四五家。”據陶先生介紹,一旦貨運公司跑路,受害人很難再把錢追回來。但同時,業主又不得不依托于貨運公司代收款,“不然生意也不好做。”陶先生說,貨運公司按規定就不能代收貨款,這種模式本身存在很大的風險。目前,李女士和其他數十位受害者已經報案。“我們現在很沒有安全感,萬一其他貨運公司都輕易跑路了該怎么辦。”李女士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約束規范一下這些貨運公司。
盤點發現,類似物流企業攜款跑路現象,在老屯汽配城,茶葉市場和山大路科技市場以及濼口服裝市場曾經一度上演,為什么物流企業跑路偏愛這些地區呢?另外,物流公司選擇在下半年或年底關門的占了不少數,這是為什么呢?
“時間差”給跑路留機會
其次,不少物流企業平時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這也加劇了年底“跑路”情況的發生。據該業內人士介紹,雖然這些中小型物流企業入職門檻低,但現在物流市場競爭激烈,中小型企業無論是設備還是服務,一般是比不上大型物流企業的,因此只能靠打價格戰才能分得一杯羹。
“平時的話,人員管理、燃油運輸、人力成本和土地這些都需要考慮。”該業內人士介紹,但自從網絡和智能物流的沖擊,上述成本一直在不停的加大,一些中小型物流企業為了爭取客戶,只得不停的降低運價,不計成本,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最后一些小型物流企業甚至是靠不停的收取貨款才能苦苦支撐下來。最后,連鎖性恐慌要賬是壓倒物流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小物流公司本來就是苦苦支撐了。”該業內人士說,如果年底這時候有人來催賬,往往會使這家物流公司陷入信任危機,一下子無法拿出足夠資金來還款,只能跑路。
經梳理發現,老屯汽配城、茶葉市場和山大路科技市場是跑路事件發生的高發區域。對此,山大路一家全國連鎖物流的經理張先生分析,在上述這些地區,需求催生物流公司,一些個體運輸戶并沒有經過正規注冊也沒有固定經營場所,“有時候依靠一輛貨車和一張桌子就跑開了運輸。”該工作人員說,這類企業一般是采用的低價無序競爭,經營目的也是“賺一票就走”的心態。據該工作人員介紹,這類企業一般都是中小型企業,因此不會做大做強,當代收貨款達到一定額度,或是經營遇到困難時,就會選擇跑路。
另外,違法成本較低也助長了類似企業的跑路。對于這類物流企業跑路,目前還沒有相關監管措施。之前曾遇到類似情況的一名商戶介紹,最終結果還是要經過法院走司法程序,這就導致花錢又花時間,對于一些講究效率的商戶來說,如果數額不大可能會選擇自認倒霉。
最后要提醒大家,為了保障貨款的安全,商戶可以選擇大型的物流公司,或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貨款。